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精选老子金句经典句子103句

老子金句经典

1、道家金句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经典语录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3)、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0)、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能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认识自己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

(13)、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14)、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陈鼓应)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很好地说明了“无”的作用。“有”形的那部分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无”形的那部分很容易被忽视掉。但如今也许人们对老子的这个比喻太熟悉了,所以往往又走到以“无”形来否定“有”形的思路上。要知道,一个碗若没有那陶瓷的部分,便没有碗的概念。因此我们再用“相需为用”来概括这四句话。

(1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以地的法则运行,地是以天的法则运行,天是以道的法则运行,道是以自然为法则运行。

(1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18)、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语录吧,语录是指一个人的说话记录。你知道什么样的.语录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语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老子经典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老子经典语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9)、能战胜别人的人,自然是比较有力量有能耐了;但要是能够战胜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其实争强好胜,和别人攀比逞能,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强者。

(20)、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老子金句经典句子

(1)、《道德经》,也就是《老子》,因为全文仅有5000字,所以又称五千言。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仅用五千字就囊括了宇宙人生、囊括了修身、治国、军事、养生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见解精辟,受到后世乃至外国思想家的推崇。《道德经》十大修身金句: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7)、(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9)、死而不亡者寿。(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肉身虽死但精神不被忘记的人才叫“长寿”。

(1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2)、《周易》6句话,蕴含命运天机,点破人生吉凶!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飞驰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 《道德经》

(15)、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译文)“有”能给人以小的利益,“无”才有真正的“大用”。

(16)、   在司马迁作的《史记》中记载着孔子向老子请教“礼”的事,所谓“礼”指的是周王朝关于礼仪和制度,而老子告诫孔子说:“你所说的那些东西,早已过时了,不过只留下一些说法而已。君子得其时可以出来作官,不得其时应该隐居起来。我听到一种说法,善作生意的人,把他的财宝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智慧超人的君子,外貌好像愚笨的人一样。因此,你应该去掉骄气和奢望,这些东西对你的身体没有什么好处,我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些。”孔子听了老子这些话,回去后对他的弟子说:“鸟,我知道它可以在天上飞;鱼,我知道它可以在水里游;野兽,我知道它可以在山中跑。但是在山中跑的可以用网子捉捕,在天上飞的可以用箭射,在水中游的可以用勾子去钓。至于龙,我则不能知道它如何乘风云而在天上,我今天见到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呀。”可见孔子对老子非常佩服。孔子见过老子几次,没法子作确切的考证。在《庄子》书中,有多次孔子往见老子的记载,但大多是抬高老子而贬低孔子的故事,不一定可靠,我们就不去说了。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8)、   本条经典金句,任法融道长在《道德经释义》中译为:“天道自然,生养万物而不宰制,有利于万物而不加害。圣人之道,为万民造福而不求报,为天下奉献而不索取。”

(1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老子金句经典摘抄大全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译文)大的地域没有边角,贵重的器具最晚成XF,大的声音没有什么声响,大的形象没有形体。“道”隐藏在无名之中。

(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道德经》

(7)、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8)、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驰骋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穿透没有空隙的东西。所以我知道了“无为”的好处。

(10)、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1)、“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13)、治理一个国家,应该像烧菜做饭一样,小心翼翼,掌握好火候,按自然规律去做,不要动不动各个调料都想加一点,火觉得越大越好,油放得越多越好,这样烧出的饭菜,反而成了四不像了。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应该按照无为而治的理念,一切顺其自然,休养生息,不要动辄搞这个运动那个活动的,天天折腾老百姓,不得安宁。

(1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5)、(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1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4、老子10句经典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从汉代起,历代帝王就开始到河南鹿邑去祭拜老子。

(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 《道德经》

(1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合抱的大树,是从很小的小树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的土垒起来的;千里的远行,一步步走才能到达。

(1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5)、董卿推荐的200个国学常识题,个个都是经典!

(16)、(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17)、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圣人总是做能够顺应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的事,做事时用行动来教化,而不用语言来教化。

(1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9)、(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2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5、孔子的人生格言

(1)、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感悟: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如果做事情都能有始有终,坚持不懈,那就不会失败了。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6)、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由一堆一堆泥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走出来的。

(10)、(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11)、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12)、语出《老子·七十三章》。上天是十分公平的,作恶便会受到惩罚,看起来会有不周密的地方,但是不会有任何的疏漏。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

(15)、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其实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的,人生是不可逆转的,世间万物都是向前发展的,不能一味的固执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16)、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7)、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一切要顺应自然。所以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形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情形都不能长久,何况人的那点力量。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得到道;从事于德的人得到德;从事不道不德的人,得到不道不德。得到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得到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得到非道非德的人,非道非德也乐于得到他。为人诚信不足,自然就不被人信任。 ——老子 《道德经》

(1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

(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