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精选儒家思想有多恶心120句

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

1、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最后的我们

(1)、在道家看来,狮子要吃羊,跑的慢的羊会被狮子吃掉,这样的设定看似残酷,实际上它很讲理,也很公平。大家都是凭本事生存,凭本事吃饭。这就是天定的秩序和法则。人类社会中的秩序,也是天定的。生来是什么样的人,就接受什么样的命,做什么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都要服从天的安排。服天而不服人,这才是最高的公平。

(2)、除闻知和说知外,墨子非常重视亲知,这也是墨子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不同之处。墨子所说的亲知,乃是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他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但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识,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象。因而要“接”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去与外物相接触,以感知外物的外部性质和形状。

(3)、而墨家也没有对自身的学说再创新,于是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在历史的洪流中声音越来越弱了。

(4)、现在,我们做不到厚待天下之人,那我们就刻苦自己,身体力行地跟天下人去过平等的低水准生活。等天下小康大同了,也就是大禹治水成功了,我们墨家再兼爱而厚待天下人。

(5)、   鲁迅曾说:“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墨子反对儒家“天命”,认为人无贵贱亲疏,主张“尚同”“尚贤”“兼爱”“非攻”。墨家主张急公好义,助守危城,要求以富济贫,与侠有相通之处。墨家甚至对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不少学者甚至提出墨家学派与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核——武士道精神之间的起源、传承、发展,以及未来走向都有一定的影响。不过,这顶多也只能算是“墙里开花墙外香。”提倡尚武的墨家,还积极追求技术进步,为中国光学、几何学、逻辑学等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不过,墨家的辉煌在中国历史上仅是昙花一现,战国后迅速衰落。两千多年来哲学及思想史界最大的困惑,莫过于墨子学派何以从显学倏忽衰微,在秦汉之后,它就销声匿迹成为绝学。20世纪前半期,胡适、梁启超、钱穆、郭沫若诸家对此有过不同的见解。笔者不才,分析大致有三点:

(6)、墨子的认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十分有效的认识论。怎样判定一个事理的正确性?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

(7)、只是爱自己的父母,那就让自己的父母锦衣肉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家道殷实,不能亏欠父母。

(8)、第秦汉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专制取向。秦朝统一得益于法家的政治主张,始皇建立秦国后仍奉行法家那套刑法森严的制度。

(9)、单单“仁”这个概念,樊迟就在不同场合问了三次。此外,还有“樊迟问知”、“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甚至,还曾“请学稼”“请学为圃”,他真把孔子当成百科全书了。

(10)、(17)《礼记·月令》:“(孟冬之月)饬丧纪,辨衣裳,审棺椁之薄厚,茔丘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11)、(7)《吕氏春秋·去私》:“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12)、随便翻开《二十四史》中的任何一史,任何一页,都写满了“吃人”二字。每个时代都充满了血腥、恐怖、残酷与宫廷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阴险毒辣。黑格尔读到中国人的历史时曾经嘲笑中国人并没有真正的历史,只是一个个王朝的反复更替而已。一些国学家、儒家学者也自然是知道中国二千多年的儒法勾结独霸史是如此地不堪细查,因此,像钱穆这样的国学大师、儒家历史学家就要求中国的年轻人在读中国历史的时候,需要有一点温情与敬意。他在《国史大纲》前言中说:

(13)、这样一个曾经盛行天下的学派,突然神秘的消失了,并且后世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于是,墨家就变得更加神秘了。墨家的兴起和消亡,也变成了一桩历史悬案。

(14)、(2)《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则归墨。”

(15)、这一篇里面,荀子还进行了大量的论证,让国家富强的途径是:开源、节流、并藏富于民。

(16)、第一贻误农时,破坏生产。农业是斩断了老百姓的衣食之源。

(17)、这时候兴盛“老庄”思想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还会兴盛“黄帝”思想呢?

(18)、儒家说这个可以有,但我们还是先从身边人、先从自己所在的小群体做起吧!美好人间,必须按照修齐治平的顺序来。

(19)、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墨家的影响力与当时作为主流的儒家难分上下,时人皆言“非儒即墨”,可见盛况。

(20)、他不能容忍战国以来的百花齐放,因此发生了焚书坑儒的悲剧,儒家受到重创,各家学说也纷纷销声匿迹。

2、儒家思想有多恶心

(1)、当他们向诸侯宣讲自己的治国理民思想时,往往会非难其他学派,儒家对墨家的排斥打压也是墨家走向衰微的原因之如孟子曾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2)、《吕氏春秋》就说,当时孔子和墨子都是“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当染》),就连所谓“万乘之主”和“千乘之君”,也“不能与之争士”(《不侵》)。

(3)、墨子提出,想要根治这天下大乱的时代,最重要的就是统一人们的思想。而判断思想是否统一的标准,则是下级服从上级,也就是君主服从上天,国民才能服从君主。而判断君主到底有没有服从上天,则是看该国家一年是否有灾祸发生,如果风调雨顺,那就说明君主服从了上天;如果干旱洪涝,则说明君主没有服从上天,国民也就不能服从君主。

(4)、然而,公输般提出终极解决方案,楚王也不反对,那就是从肉体上消灭墨子。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对于墨子的理念,公输般认为有道理,然而双方都接受的“义”却不能打动公输般的内心,知道“不义”,为了实现目的他也想去做。

(5)、但是,世界是具体的。而具体就要有限定。于是,在这个命题之前,需要加入两个具体的限定:

(6)、一个限定是爱的心力有限。父母生病了,你要当成大事;但非洲有人饿死了,你只当个新闻。这就是心力有限。

(7)、但在这一篇中,荀子明确批判了墨子这种思想。荀子说,墨子强调节用和不足,实际上是墨子个人的过分担忧。

(8)、后来,随着农民起义军及六国后人的造反,秦朝被推翻,新的朝代汉朝建立。

(9)、除此之外,墨家思想中的“尚同”也是个很危险的存在,要求把全部人的思想统一到一个想法中,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纪律严明的世俗化组织,有着不可忽视的号召力,再加上在机关术、守城、器械方面的特长,墨家对大一统专治君主制形成了莫大的威胁。试问,秦汉大一统时代,有其存活的可能吗?

(10)、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但墨子并没有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

(11)、在墨家,巨子有相当大的权力,墨者要对巨子绝对服从,即使此后入仕为官,仍要遵守墨家的规定。

(12)、公输般主持制造攻城器械,墨子用“义”的道理折服了他,然后又去求见决策者楚王。通过展示实力,也就是所谓的“亮肌肉”,墨子同样暂时说服了楚王。

(13)、(5)《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6)参见钱穆著:《国史大纲(修订本)》(上),中华书局,1996年版。

(14)、一是旧贵族没落,沦为知识分子。本身读过贵族学校,但没有法定的政治地位,也没有固定的财产,除了知识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知识谋生。比如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

(15)、墨家组织纪律严明、组织严密,首领称“巨子”,代代相传,由贤者担任。巨子以身作则,各国做官的墨门弟子必须宣传本门学说,如果行不通,就采取辞职。除此之外,巨子在墨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甚至超越君主。

(16)、到了法家,更是凭本事吃饭升级到了极致。一切都看自己的能力,只要聪明能干,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法家主张循名责实,赏罚分明。这同样也非常的公平,非常的讲理。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体系,实际上,都是源自法家思想。

(17)、至于“非攻”,不少人应该看过一篇文言文《墨子·公输》,期间就介绍墨子为了制止强楚伐弱宋,与鲁班斗法的故事。大国吞并小国,强者捕食弱者,天地之理,墨子的“非攻”思想以及帮助弱国的行为,引起当时强大国家的极其不满。

(18)、据说,曾经让墨翟做官,得道之人受别人管制不行,所以他不去做官。官场一级压一级没有对错可言,他肯定受不了没他正确的人管着他。即便他去做官也长不了!跟孙悟空当弼马温一样。

(19)、那么百姓就会贫穷,土地就会荒芜,农田贫瘠而荒芜,那么收获的粮食就很少,那么国家的税赋就很少,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国君就会热衷于增加税赋,甚至巧取豪夺,而实际上财政收入还是很少。

(20)、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很多,所有人认为公正的,对墨子是非做不可的义举,他也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其他人看来就觉得不必坚持,反而选择利益至上。

3、秦始皇为什么要灭墨家

(1)、实际上墨家从墨子和他的学生以后便开始衰微,到西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提出后更甚。

(2)、“尚贤”-欲求“公平公正”,触及贵族等级观念。

(3)、非攻:墨子是和平主义者,反对战争,最好天下和平不起战乱。他经常带着弟子,去各国阻止战争。他和公输盘用工具搞了一场模拟战争,成功战胜了他,从而也阻止了一场战争。这说明,墨子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4)、这些思想理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独树一帜,受到时人的追捧。

(5)、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创立墨家学派,与儒家对立,提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构建了相当完备的思想体系。

(6)、他还探讨了影像的大小与物体的斜正、光源的远近的关系,指出物斜或光源远则影长细,物正或光源近则影短粗,如果是反射光,则影形成于物与光源之间。墨子还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进行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得出了几何光学的一系列基本原理。他指出,平面镜所形成的是大小相同、远近对称的像,但却左右倒换。如果是二个或多个平面镜相向而照射,则会出现重复反射,形成无数的像。凹面镜的成像是在“中”之内形成正像,距“中”远所成像大,距“中”近所成的像小,在“中”处则像与物一样大;在“中”之外,则形成的是倒像,近“中”像大,远“中”像小。

(7)、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这一流派几乎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连学识渊博的司马迁对还原那段历史也表示无能为力,仅仅用了24个字为它的创始人留下难得的记录。

(8)、墨子把人消灭了,把天子消灭了,把伦理消灭了,把美好的生活本身也给消灭了。这还不算完,墨子接着还要消灭老天爷。为什么墨子要这么做呢?因为无论道家儒家和法家,都认为天下应该有一套统一的规范和法则,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为什么必须这样呢?因为天地就有一套统一的法则来统治万物,所以人间要效法天地。人间法则合法性,来自于是不是效法天道。

(9)、儒家的这套有差之爱,非常符合人的心理结构编码。而墨家这套兼爱主张,却完全是在跟人拧着来。

(10)、所谓兼爱,则是无差别的爱,如果你身上只有一个馒头,母亲饿了、街上看到的乞丐也饿了,这两人同时在你面前,那么你得将这个馒头掰开,一人一半。同样,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都应该和睦相处,不分彼此。

(11)、而墨家的一些思想和如今依法治国理念是相悖的。

(12)、((电视剧《大秦帝国》还说墨家帮助了秦国,一定程度是为墨家说的好话,看来也是没有看清本质。)墨家不喜欢秦国,秦国也不喜欢墨家。秦始皇说,墨家讲兼爱,却独不爱寡人,就让李斯去灭他们。墨家的尚同思想,其实就是后来的驯服工具论。驯服工具论,和韩非子他们的法家思想,完全不是一码事,法家以赏罚牧人,墨家以驯服牧人,把人变成听话的牲口,眼里只有墨子,而没王法,所以韩非特别憎恶墨家。)

(13)、儒家和墨家思想在当时都是显学,也有很多思想是相互对立的,比如儒家主张爱有差等,爱有亲疏远近,墨家主张平等兼爱;比如儒家和墨家在对待“音乐”和“节用”上也有分歧。

(14)、杨朱这样极端,这样不被孟子看好,这样被儒家唾弃,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发展的。而且杨朱还不著书立说,更不带徒弟。虽然杨朱在世时有不少粉丝,但是,杨朱并不曾带过一个徒弟,你想想他连汗毛都不愿意拔一根利天下,怎么可能还收门徒呢?一个思想性人物,不著述,不收门徒,不收学费,虽然同时代的人的著述对他有点记载,但是,终究成不了气候。

(15)、 墨子早先是儒家门徒,后来因为不满儒家学说,自己开宗立派,创立墨家学派正是有此渊源,墨家在思想上与儒家有诸多相通之处。墨子和孔子都认为,各国烽火连天,战乱不断,是因为人们缺爱,彼此不相爱但,墨子反对儒家的“仁爱”,他主张“兼爱”。仁爱的出发点是亲情,父母子女间的爱与生俱来,然后由此及彼,推己及人,最后大家爱的死去活来,社会也因此而和谐。“兼爱”则超越亲情,不分长幼尊卑,亲疏贵贱,一视同仁地去博爱,甚至可以超越国界,这样就会世界充满爱

(16)、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但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是被儒家所把控的,儒家思想是几千年封建时代的主导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那么为什么墨家会被排除在外呢。

(17)、在物理方面涉及杠杆原理。在光学方面最值得一提,有小孔成像的实验研究。墨子说光源如果不是点光源,由于从各点发射的光线产生重复照射,物体就会产生本影和副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接着,墨子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

(18)、(18)《墨子·非乐上》:“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虚亏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19)、与其他诸子百家的其他学派不同,墨家的学术团体由士人和工匠共同组成,是两种知识传统的有机结合。

(20)、杨朱当时是道家最具有代表性人物,他的主张是:“拨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当时的孟子把儒家思想言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定为两个人,即杨朱与墨翟,对他们俩内心非常痛恨,孟子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4、国家为什么不提倡墨家文化

(1)、任何学术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墨学也不例外。墨家思想起源于先秦社会动荡的环境中,在西汉时销声匿迹,其衰微有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墨家思想自身的缺陷。

(2)、先秦时期,儒、墨曾并称“显学”,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儒家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主流,但曾与儒家并肩的墨家却逐步走向衰微。

(3)、之前,我们通过对爱、仁以及爱要分级的追问,把儒家的爱给推演到别爱和自私了。同理,我们还可以对墨家进行追问。

(4)、对于天下为什么乱,道家认为,是人僭越天,才导致天下大乱。儒家认为,是人僭越礼,才导致天下大乱。法家认为,是人违法,才导致了天下大乱。道儒法三家,都承认存在一套普适的法则,社会乱是因为违反了这套法则。就好比说,都认为存在交通法规,交通乱了是因为大家不按照交规乱开车。

(5)、其实,学习就应该像樊迟一样,有一点儿樊迟的精神。

(6)、这样一来,道儒法三家,都通过这种统一的讲理的标准,给天下提供了一套运行机制,和分配机制。大家不是喜欢争吗?不要乱争,要凭本事吃饭才是硬道理,吃自己该吃的那份,不要抢别人的,否则就法办。这样一来的话,大家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都有了标准和规范,争乱的问题就解决了。

(7)、森严的制度限制了墨者对墨家思想提出质疑,创新就更难了。

(8)、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初期,墨子在齐国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他立即派大弟子禽滑厘率领他的三百多名学生,携带守城器械,到宋都商丘,作防守的战斗准备,自己日夜兼程连续十天十夜到楚都郡。

(9)、反倒对比于儒教而言,儒教就十分的受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钟爱,由于儒家的思想是能够协助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去推进他的执政,维护保养它的真理性,因此儒家理论能够一直流传迄今,而墨家理论流传到春秋战国时代上下就早已消耗殆尽了,便是由于统治阶级者得不认为,因此墨家的没落是能够预料的。而且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八股取士,儒家理论在西汉阶段被皇上所钟爱,因此可以一直流传迄今,而且那个时候墨家早已基本上消失了。

(10)、这就是逻辑上的吊诡之处。所以,必须解释清楚。

(11)、全国人民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的贤者,而不是像儒家那样的推举禅让制。一旦选举出来国君与官员,那么作为选举的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及其行政官员和所制定的规则表示服从。同时,墨子也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而不能够滥用公共权利。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12)、各种思想都有自身特点,如果不能反映当时的时代需求,如超前、滞后等都会让这种学派逐渐消失。

(13)、墨家思想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现实,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矛盾,同时,墨家思想在实践中一度危及统治势力,为历代君王所摒弃。

(14)、据说墨家的刑法当中规定杀人的人处以死刑,如当时担任墨家巨子的腹朜的儿子杀了人,虽然秦惠王已经饶恕,但还是按照墨家的律法将他处以死刑。

(15)、墨子在《尚贤篇》中提出了四个举措:按照一个人的德行来确定他的职位,按照一个人的官职来确定他的职责,根据一个人的业绩来确定奖励等级,根据功劳来确定他的工薪待遇。这和荀子说的“德必称位,位比称禄,禄必称用”是非常一致的。

(16)、自食其力,各尽所能,机会均等,互利互爱”,这就是墨子提出的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博爱,这就是墨子主张的社会正义。为此,墨子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表现出一个伟大思想家崇高的责任感。

(17)、“兼爱”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但人的本性是利己,平等是可遇不可求的,况且封建社会本就阶级分明,想让贵族与平民平等更是不可能实现。

(18)、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战争有多少是有“义”的?君王们每天做梦都是兼并了这个,兼并了那个,你墨家却站出来反对,君王们怎么可能接受呢?

(19)、(21)《韩非子·显学》:“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以为俭而礼之。”

(20)、在人是否应该划分等级的问题上,荀子的思想和墨子的思想是对立的,墨子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博爱,墨子在《墨子·尚贤篇》中提出了著名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思想,看起来荀子和墨子的思想是对立的,但实际上是统一的,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而且是在方法和目的上都是一致的。

5、墨家机关术失传了吗

(1)、先放下杨朱不表,单说墨家,为什么墨子创立的墨家最后也会灭绝呢?墨家创始人是墨翟,一般称之为“墨子”。墨子是活在孔子与孟子之间的一个人的,在春秋到战国的转折时期。

(2)、它所倡导的兼爱、节用等思想至今仍有非凡的借鉴意义。

(3)、在儒学与墨学互为竞争的过程中,儒学显然居于主流地位,他的蓬勃发展限制了其他学派,当然也包括墨学。

(4)、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5)、第中国的墨家思想对于推动当下中国的民主建设和反腐败有很大的助力。西方启蒙主义思想所盛行的无知论传统、案例法、知识的自由流通、自由市场、经验主义、消极自由,还有马克思·韦伯讲的责任伦理、托克维尔讲的对变革的谨慎和面临变革应该采取的态度,统统能从墨学中找到资源,来跟它一一对应。如说民主选举的标准,墨家的文本中就讲“先万民之身,后为其身”,就是要以身作则,强调人的表率性作用。如说对执政者的道德要求,墨家中也有相关的讲法,“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关于反腐败,墨家它也提倡要依法治官,要依法行仁政、行德政,这就跟现在的依法治国论非常契合。

(6)、秦汉之际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上各项制度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统治者想实现统一最重要的就是在思想上统一。

(7)、((啥叫本事呢,怎么界定谁本事高呢,这也是个问题呀?)功德而已。)

(8)、(14)《孟子·滕文公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9)、墨家思想中间的一些非常好的精神资源,到当代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并发掘它在当代的应用性。

(10)、如果给孔子的思想找一个源头的话,那应该找到被他称之为“古自遗爱”的子产。

(11)、(10)《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12)、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13)、墨子是宋国人,出身手工业的他擅长机械制造,是当时的专家,与鲁班齐名。

(14)、墨家尚贤倡导贵无常贵、贱无常贱,评人只论是否有才。这点在当时颇受风靡,贵族既有秦穆公之贤,又有战国四公子之礼。不过虽然有少量贵族推举尚贤,但大部分贵族依旧觉得身份卑贱不可改变。

(15)、所以,墨子说: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一旦主张有天,那就必须主张有鬼神,否则逻辑上不自洽。于是,天最大、次为鬼神,最下才是人。

(16)、正因为儒家反复宣扬“民贵君轻”的思想,因此老百姓听起来,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了,自己是“中心”了,因而特别高兴。也因此特别拥护儒家的学说。

(17)、其中表现力最强的,便是儒墨两家,号称两大“显学”。儒家我们不谈,传承千年,被立正统,人人清楚。墨家却在历史长河当中销声匿迹,鼎盛几百年,《史记》当中仅被寥寥记载二十四字,扑朔成谜。宛如人间蒸发一般,如果不是清末出土的几份文卷,或许人们至今都不知道这个神秘的思想学派。

(18)、((墨家是恐怖主义的先驱。)看似嘴上讲大爱,但是因为不讲理,反而更会胡来。)

(19)、首先爱父母、其次爱家庭、再次爱乡d、再再次爱邦国,最后才能爱天下,即进入到博爱层面。

(20)、墨子和杨朱,两个人走到了不同的两个极端。一个认为,应该为了社会秩序消灭自己。另一个认为,应该为了自己,消灭社会秩序。把个人与社会,都推向了极端的两个只能活一个的局面。

(1)、((个人认为:墨家有一点是对的,普选的思想。这个对于我们现在的民主集中制政权是有些类似的。)你仔细想想就明白了,靠人选人不公平,也不讲理。靠本事选人,才是公平的,才是讲理的。)

(2)、第墨家思想自身存在矛盾。“兼爱”体现了墨家的平等观,在阶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是非常可贵的。

(3)、墨家代表的是下层老百姓的利益,不受统治阶级待见

(4)、儒家和墨家是先秦大学中最火的两个专业,并称“显学”。为了争夺生源,这两个专业经常掐架。

(5)、很显然,他们都是错误的,因为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人,止乱的关键,不是消灭人的个体性,也不是消灭社会的公众性,而是建立一套适宜群己关系,既能养人,也能养天下,最终让和谐的天下秩序,更好的为人的生存而服务,建立可持续的友好的群己关系,这才是合理的解决方案。

(6)、兼爱,用今天的话就是“博爱”,或者叫“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非攻”,用今天的话叫“热爱和平”,和平与发展。像今年纪念孔子诞2565周年国际纪念大会的主题定为“和平与发展”,其实是定错了。这个应该是在纪念墨子的时候才适合定的主题。可惜的是墨子一生“兼爱”、“非攻”,中国人却连提都不提一下。

(7)、这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又积极意义,但礼乐制度早已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文化条件下难以实行。

(8)、对于某种思想、学说来说,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偏向理论,一是偏向实用。从整体上来说,墨家思想的实用性更为突出。

(9)、墨家却说“一点点爱”根本不够,必须大爱无私。而结果就是:有人吃不饱饭,自己就不能吃好;有人穿不上衣,自己就不能穿暖。既然资源有限,那就暂时不向高水准看齐,而是一律向低水准看齐。

(10)、((墨家不是和牧羊很像么,人格的秩序,打着爱的旗号强行扩张。)一个讲墨子爱你,一个讲耶稣爱你。虽然看起来像,但是高下立判。墨家思想,起码能言之成理。而牧羊教,根本没思想,也不能言之成理,就是满嘴跑火车了。)

(11)、荀子说,不足并不是最可怕的,有人蛊惑人心,扰乱社会秩序才是最可怕的。

(12)、(4)《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13)、墨家崇尚吃苦,与我们今天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也显得格格不入。我们崇尚的是“甜味”,成功的甜味,权力的甜味,金钱的甜味。但不管如何,没有苦,何来甜?也许是时候重拾墨家精神,喝一碗不一样配方的鸡汤了。

(14)、如墨家提倡的强者不欺负弱者、人多不抢夺人少、富人不侮辱穷人、贵族不傲视平民、狡诈的人不欺骗痴愚的人等。

(15)、想实现就需要走宗教路线,否则基本不可能,但是在中国走以教立国,那不就是太平天国原始版了嘛,各个时期各种宗教很多都是这个路数,什么均平富,要友爱之类的,实际操作怎么样大家都清楚。

(16)、((墨家可是让你给说废了。因为墨家消亡,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停滞不前,停留在农业文明原地打转转。近代被工业文明按在地上摩擦摩擦然后才知耻而后勇,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搞得大家都以为科技是源于西方,明明自己的老祖宗就有,只是后世的书生加统治者都认为是奇淫技巧。)制器思想,非墨家独有。而是儒家最提倡的,在儒家圣贤的经典中,之所以看不到制器理论,因为儒家讲的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至于工业生产的制器技术,那是古代技校才教的,属于艺的层面,也就没有记入儒家典籍中。天子树德,百官树才,百姓树艺。艺都是技校教的。开工开物,就是古代的技校教材。)

(17)、墨家就是古代搞科学的道家人。因为,创始人是墨翟,所以,称为墨家。

(18)、在墨子看来,既然资源有限,那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大禹,“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19)、但问题是墨子并没有想象天国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上帝许诺不在此生之迦南而在死后之天堂。但墨子没说天堂。

(20)、《吕氏春秋》中有这么一则小故事:秦惠文王时期,墨家巨子的儿子杀了人,按照秦朝律法应当治罪,但文王看他是墨家巨子的儿子,便下令饶了此人,结果此人回家之后被墨家巨子按照墨门法规处死了。由此可见,墨家学派绝对是非常危险的组织,众弟子不听君王命令,只听巨子。